刚刚!美国USPTO对跨境卖家又动手了!
美国专利局突然出手,
这次跨境卖家们真的危险了。
业内人士锐评:
这是一次美国对中国卖家的精准围剿。
短短几个月,已经终止了3300多件专利申请!
罚款、补缴欠费、整顿代理机构…
动静一个比一个大!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彻底讲清楚——
这次USPTO到底查什么?
哪些行为千万不能做?
跨境卖家应该如何应对?
一、为何设立“专利欺诈工作组”?
最近,USPTO在公告中指出,近年出现了大量不诚信申请行为。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美国专利审查流程,浪费了大量行政资源,并侵蚀了专利制度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素材来源于USPTO官网,若涉及侵权请联系小编下架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问题申请”中,来自中国的案件比例居高不下,且有不少源于跨境电商卖家在申请美国专利时所采取的“低成本快申请”策略。
因此,USPTO决定专门成立一个工作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系统化打击不合规行为:
• 核查小实体/微实体身份声明的真实性,纠正错误费用申报;
• 审查伪造签名及虚假陈述,按程序终止存在欺诈的专利申请;
• 清理未经许可的非执业人员代理行为;
• 监控批量提交、滥用系统的异常申请;
• 对违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并追缴相关费用;
• 从系统层面优化专利审查流程,防止欺诈申请再次发生。
二、3大红线,跨境卖家不能碰!
据官方数据,截至目前已有超过3300件因签名造假被强制终止的专利申请;围绕身份虚报所产生的费用追缴已超过44.3万美元;另有68家机构被正式立案调查,部分代理机构或面临全面清退风险。
在本轮整顿中,USPTO明确指出了三类高危行为将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对于跨境卖家和代理机构而言,需格外注意以下红线:
1、虚报小/微实体身份
USPTO允许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以小实体(Small Entity)或微实体(Micro Entity)身份申请专利,以享受部分费用减免政策。然而,部分申请人或服务机构通过伪造证明材料,虚报身份,获取不当优惠。
目前,USPTO已向提交虚假声明的申请人发送超2200份补费通知,并针对部分案例展开系统性追缴。
⏩ 必须注意:
• 企业若包含多个关联公司,需合并统计员工人数。若总人数超过500人,将不符合小实体资格。
• 微实体身份需满足更严格的收入标准,且必须先满足小实体条件。
• 一经查实,USPTO可追缴全部费用差额,并撤销申请权利。
2、滥交虚假申请“占坑”
部分申请人或机构为了包装企业资质、获取专利号或营造“技术实力”,通过批量提交空壳申请、不缴费、未补材料等方式滥用申请渠道。
这种行为被USPTO视为恶意利用系统资源,不仅阻碍正常审查,还干扰了整个创新环境的秩序。未来,这类“专利堆砌”行为将成为工作组重点监控的对象。
3、使用伪造签名或非法代理
根据美国专利法规,外国申请人必须委托美国持证专利律师代理专利申请事务。然而在实际操作中,部分服务商未具备执业资质,或直接由普通员工、翻译人员签署官方文件,构成伪造签名。
⚠️ 这类行为风险极高:
• 所有涉及的申请将被认定为“欺诈性申请”,一律终止;
• 已授权的专利也可能被追溯撤销,丧失法律效力;
• 相关服务机构将面临行政处罚,甚至列入永久限制名单。
三、对跨境卖家群体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美国知识产权的“系统优化”,但对中国跨境电商企业来说,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 如果你提交了“问题申请”,产品将直接失去专利保护权;
• 如果你投诉对手,却被反咬是“欺诈专利”,投诉可能失效甚至反遭惩罚;
• 一些海外买家或品牌方可能拒绝合作,影响商业信用与交易安全。
‼️ 更深层的问题是:如果你的服务机构存在问题,你可能连被通知解释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终止或冻结权利。
四、新手卖家如何避免踩雷?
面对此轮高压监管,跨境企业需尽快对自身的专利申请流程与代理合作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以下几点建议尤为关键:
1. 选择合规且具美国执业资格的代理机构
确认代理人是否具备USPTO注册资质,避免因低价服务埋下隐患。
2. 严格审核申请材料与签名程序
所有签名、声明文件应可溯源、真实、完整,避免使用“套壳签名”“翻译名”等模糊处理方式。
3. 定期进行知识产权健康诊断
包括申请历史、签名流程、代理资质、费用申报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总结
USPTO在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合规不再是加分项,而是你能不能活下去的基础。
说到底,过去那种“拼低价、套模板、赶进度”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再往后看,跨境卖家只会分成两种:一种靠合规活下来,一种被制度淘汰。
所以与其事后补救,不如现在就把路走对。
- 喜欢(11)
- 不喜欢(2)